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期刊导读

或许没有所谓的六代机?歼20总师谈未来战机什么

来源:航空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兵工科技 随着以F-22、歼-20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大规模列装,各国对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也早已提上议事日程,那么下一代战斗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划代的标志又是什么呢?目

来源:兵工科技

随着以F-22、歼-20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大规模列装,各国对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也早已提上议事日程,那么下一代战斗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划代的标志又是什么呢?目前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近日,歼-20总师杨伟在《航空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的论文,详细阐述了对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的独特见解。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或许没有所谓“第六代” 战斗机

杨伟总师的论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下一代”的说法,而是用“未来”指代,因为在航空专家看来战斗机的“跨带”只是需求与技术推动的结构,很多时候并非是能力的全面跃升,而是需求的合理选择。

具体到未来战斗机,早在2010年,美国空军就发表了下一代战斗机能力征询书,期望在2030年左右形成初战作战能力,随后,波音、诺。格、洛。马3家公司分别抛出了投石问路的F-X方案,针对第六代战斗机的特征展开了一系列讨论,诸如第六代战斗机是高超声速的吗?隐身性能如何?能够搭载定向能武器吗?升限如何?是有人驾驶的吗?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最后讨论的结果让美国空军难以接受,要按照第五代战斗机的4S标准,去清晰地划分一个第六代战斗机的技术标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研制,将会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困局:一是研发成本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战斗机;二是研发进度可能致使2040年才能部署,三是3D打印、高超声速、集群作战、自主性等新概念很难成为灵丹妙药,并且成熟度和可靠性有限。

因此,2016的时候,美国空军“空中优2030”研究团队向高层建议:摒弃有关“第六代”战斗机的讨论,而将重点放在在如何定义穿透性制空的能力上来,甚至在不会刻意区分未来战斗机是B-轰炸机、A-攻击机、F-战斗机或MQ-无人机,并使用“能力簇”、“系统簇”等新概念进行描述。

\r\t\t\t\t\t\t\t\t\t
\r\t\t\t\t\t\t\t\t\t\t\"\"\r\t\t\t\t\t\t\t\t\t\"\"\r\t\t\t\t\t\t\t\t\t\t

\r\t\t\t\t\t\t\t\t\t
\r\t\t\t\t\t\t\t\t

其中“穿透型制空”平台,即为一般意义上我们理解的下一代战斗机,为确保对抗现代化先进防空系统的各类雷达,美空军将“宽频、宽谱”隐身作为“穿透型制空”平台的主要设计考虑,同时关注的主要技术特征还有航程、载重、续航性能、“宽谱航电”、先进电子战措施。此外,速度与敏捷性也为美空军所关注。为实现载弹量、航程等方面的高要求,“穿透型制空”平台尺寸有可能达到中型轰炸机的量级,远超传统战斗机。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的穿透性制空作战飞机,虽然没有冠以“第六代战斗机”的花冠,但其可能超越以往战斗机的远航久航能力、多武器/高密度挂载带来的高杀伤力、高速无尾布局带来的全向隐身以及自防御弹末端硬杀伤防御,将对未来空战形势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其能够突入高烈度对抗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相比而言,F-22、F-35在这种环境下只能留在防区外,事实上将形成对四代机的跨越。

文章来源:《航空学报》 网址: http://www.hkxb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7.html



上一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下一篇:285本国内高质量期刊目录!

航空学报投稿 | 航空学报编辑部| 航空学报版面费 | 航空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航空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