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期刊导读

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竟是一个美国人,他为何

来源:航空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外交特使蒲安臣 1868年的2月25日,这一天的上海还尚未入春,只见得一群大清官员正在码头准备坐船出海,领头的还是一位“洋人”!这可不是什么旅游团,而是即将代表清政府外


中国外交特使蒲安臣

1868年的2月25日,这一天的上海还尚未入春,只见得一群大清官员正在码头准备坐船出海,领头的还是一位“洋人”!这可不是什么旅游团,而是即将代表清政府外出访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欧美的外交使团,那么为什么带领访问的人是一位美国人呢?他又是什么人,有什么资格带领中国使团出访呢?

一、出使中国的外交官

出生于1820年的美国人蒲安臣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他心思缜密,对政治和外交事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在毕业之后毅然跨入政界,先后担任律师、议员等多项职务,并对共和党的创建有相当多的贡献。1861年,正处于“不惑”之年的蒲安臣被新任总统林肯任命为第十三任驻华大使并于次年抵达北京。

蒲安臣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政治判断能力,他清楚的明白此时的美国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已经获得了许多好处,加之此时的美国正处于南北内战时期,不宜与中国再继续交恶。于是蒲安臣在继任美国驻华大使之后选择了与清政府以相对温和的态度进行来往,积极执行美国政府“与华合作”的政策,具体来说就是“鼓励中国政府对维护秩序的努力,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以及不用任何方式干预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管辖,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努力在中国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此取代武力外交”。而这也使得蒲安臣在担任驻华大使期间受到清政府官员的较为友好的款待。


时任美国总统林肯

1863年中法之间在传教问题上发生冲突,由于在国际交往中多次吃亏,清政府一直希望能够有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法以供参考。时任总理事务衙门大臣文祥求助于蒲安臣,后者在了解清政府的用意之后向文祥介绍了西方经典国际法著作《国际法原理》,蒲安臣还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及其对《国际法原理》翻译之后的《万国公法》推荐给清政府。清政府从此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因对国际法一无所知而多次吃亏的状况,1864年清政府便在一次外交事件中第一次利用《万国公法》并取得胜利。就这样,蒲安臣在其任职的六年内与清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近代化”。


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二、第一个外交使团

1867年11月,蒲安臣即将结束其在中国长达六年的驻华大使任职,在离职之前,为了表示对蒲安臣推动中美两国关系进步的答谢,清政府官员设宴招待蒲安臣。而就在宴会上,中国方面提出了由蒲安臣担任即将出访欧美的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的团长。

为什么清政府会提出这种要求呢?这还得简单说明一下当时的清政府外交情况。中国自明清以来奉行的外交体系基本都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将其他国家视为蛮夷小国,但在1840-1860这二十年内的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逐渐的让清政府认识到近代外交的重要性。1866年英国总税务司赫德回英休假并随身带去了几名中国官员参观英国,这是中国官员第一次出国观光,但这仅仅是私人性质的出国。


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巨大的中国总税务司赫德

1867年随着《北京条约》等面临修约的问题,清政府开始认真思考派遣正式外交访问团的问题。而派谁担任使团代表成为清政府头大的首要问题。但此时的清政府高层官员无人有过留洋经历,对于出访一事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加之受传统观点影响而对出国一事心存恐惧。所以经过慎重思考之后,即将卸任归国的驻华大使蒲安臣成为出访西方的首要选择,就这样,带着大清国“钦派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头衔的蒲安臣带着数位中国官员开始其出访之旅。

三、客死他乡的中国特使

1868年2月25日,蒲安臣带着孙家谷和志刚两位副使及其他官员,一共十三人从上海出发,他们先后访问了美国、法国、瑞典、丹麦、普鲁士、俄国等诸多西方国家。使团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美国,蒲安臣率领使团抵达美国时受到了美国民众和官员的热烈欢迎,他们十分好奇的想要看一下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

文章来源:《航空学报》 网址: http://www.hkxb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9.html



上一篇:285本国内高质量期刊目录!
下一篇:单勇|带你走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航空学报投稿 | 航空学报编辑部| 航空学报版面费 | 航空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航空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