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航空工业成飞“老兵”殷灿冰:我与新中国航空

来源:航空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田咪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1951年4月17日,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正式诞生。到今年的4月17日,70年不过须臾,但又承载和凝结了诸多中国航空人奋斗的青春和回忆。 出生于1951年的殷灿冰

田咪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1951年4月17日,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正式诞生。到今年的4月17日,70年不过须臾,但又承载和凝结了诸多中国航空人奋斗的青春和回忆。

出生于1951年的殷灿冰,与新中国航空事业结缘是在1976年,那一年,他刚从成都长征航校毕业分配到航空工业成飞。近日,这位两鬓斑白的70岁老人,再次向记者讲述了与中国航空事业共成长的日子。

往返四十多公里

他十余年的上班路踩坏了三辆脚踏车

殷灿冰刚刚进入成飞工作时,成飞所处的黄田坝还是郊区,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市区,其他的土路颠簸得连自行车都没法骑。

“父母家在成都凤凰山边的西金厂,距离黄田坝20多公里,每天我要骑自行车往返40公里上下班。”但想到自己27岁了还能有机会到飞机制造厂上班,殷灿冰心里的感激与激动都化成了踩脚踏板的力气,而一踩就是十多年。“直到1990年,我搬到成飞家属区,已经骑坏了三辆自行车。

作为年纪比较大的“新员工”,殷灿冰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早年上过山、下过乡,工厂干活的苦在我看来都不觉得苦,干起活来也特别卖力。什么重活累活,我都抢着干,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那几年成飞公司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正加大力度扩招、搞生产,光从长征航校就陆续招来1000多名毕业生,主要在机加、钳焊等各分厂干活,有干铣工的、干车工的、干钳工的,殷灿冰干的是磨工。

“我们用的是老式刃具磨床,即使有师傅带,但对于精度的掌握还是要靠经验。”为了早一点掌握技巧,减少零件出问题的概率,殷灿冰就趁别人休息的时候多上手。进给力度、磨削声音、装夹深浅,这里面有不少学问,一钻进去常常忘了时间,几个小时下来,衣服上、脸上全是粉尘。

让飞机准时上天

通宵赶工守住最后一个制作节点

之后的几年,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飞开始大量生产歼7飞机,刀具车间的工作也更忙了,每个月的订单多到只能按照特急件、急件来分配。那时的43车间,加班是常态,磨工是最后一道工序,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需要通宵赶工。每个人都想着赶快把刀具又快又好地磨完,好让零件部门保住生产节点,让更多飞机飞上天。

慢慢地,成飞的厂房越盖越多,上世纪80年代,殷灿冰所在的五分厂已经扩大到七、八个车间,人数也增加到1000多人。后来,成飞积极响应号召,快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许多民品生产任务,当时生活中能看到的干洗机、千斤顶、摩托车等日用品都有了“成飞牌”的身影。那时候条件也好一点了,公司家属区也成规模建起来了,大家伙儿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殷灿冰也在1985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1988年,成飞开始做转包项目,当时最有名的麦道系列客机机头,是中国最大的民机转包项目之一。“一些全硬质合金的刀子被送来磨,我们使用的氧化铝砂轮损耗特别快,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非常影响加工效率。后来厂里用上了金刚石砂轮,磨刀速度大大提高,粉尘也减少了,我们高兴了好一阵。”殷灿冰表示,为了提高加工效率,大家想了不少办法。

磨床自带的通用刃具磨夹具又笨重又不好操作,殷灿冰和工艺员杨昌留一起跑到外单位“取经”,又回头自己钻研、问老师傅。“有人劝杨昌留放弃,他却为了能解决我提的问题,默默加班、查资料,不时跑到现场跟我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只要我有更好的想法,他就立马加到他的设计中,就靠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头,我们最终把更高效、更轻便的专用刃具磨夹具给整出来了。这个夹具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后来所有的老式磨床上一直沿用。”

劳资处最老的“新兵”

为工作不惧从头学起

进步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在积累中迭代的过程,并取得成果。“歼10首飞那天,所有高处的看台全部站满了人,我离得远,但巨大的轰鸣声仍将我的心震得发颤,那一刻,心里的自豪感像要从胸腔涌出来。即使我不在装配一线,但一想到我曾为它工作,我还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首飞成功后,殷灿冰获得了型号首飞三等功,“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才”这句口号成为殷灿冰之后岁月中不竭的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航空学报》 网址: http://www.hkxbzz.cn/zonghexinwen/2021/0415/975.html



上一篇:航空总医院内二党支部世界帕金森日宣教活动
下一篇:同济大学第三届“追梦·启航”航空航天科技节开

航空学报投稿 | 航空学报编辑部| 航空学报版面费 | 航空学报论文发表 | 航空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航空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